
永不涅槃的 佛!
文殊菩薩將來成佛,佛號普見如來,普見如來成佛後,永不涅槃!
將來文殊菩薩成佛後,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將會併入到普見如來的淨土中,到那時我們這個娑 婆世界中的一切苦惱都將消滅!
遠遠超過極樂世界的文殊師利菩薩淨土!出自《大寶積經》 〈文殊師利授記會〉
最重要的是,好像我們現所在的婆娑世界在未來將是普見佛土的一部分:時師子勇猛白佛 言。世尊。而彼佛剎。名為何等。佛言。彼剎名隨願積集清淨圓滿。師子勇猛言。世尊。彼佛世界 在何方所。佛言。在於南方。此娑婆世界。亦當在彼佛剎之中
文 殊師利菩薩的普見佛之淨土
1、與 極樂世界的比較: 爾時眾中有諸菩薩。作如是念。文殊師利所得佛剎功德莊嚴。與阿彌陀佛剎。為等不耶。 爾時世尊。知彼菩薩心之所念。即告師子勇猛言。善男子。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。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水。此一滴水喻阿彌陀佛剎莊嚴。彼大海水喻普見如來佛剎莊嚴。復過於此。何以故。普見如來佛剎莊嚴不思議故。
2、菩薩發心及為久遠,與他同時發心的20億人都已經成佛並且入涅槃,只剩下一個成佛且壽命無邊的: 爾時普覆王者。豈異人乎。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。彼於往昔過七十萬阿僧祇恆河沙劫。初發菩提之心。次過 六十四恆河沙劫。得無生法忍。能具足菩薩十地如來十力。佛地諸法悉皆圓 滿。而未曾起一念之心。我當得佛。善男子。爾時二十億眾生隨逐彼王。於雷音佛所發菩提心者。皆由文殊師利勸發。令入佈 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。今並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轉大法輪。作佛事已。而般涅槃。 文殊師利。皆悉供養彼諸如來。亦皆護持彼諸佛法。唯有一佛號地持山。在此下方過四十恆河沙剎土。其佛世界名曰地持。亦 有無數諸聲聞眾。佛壽無量於今現在。說此文殊師利宿緣之時。眾中七千眾生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
3、菩薩成佛之時用佛之天眼觀十方世界,天眼所見一切世界住世的佛陀都是由菩薩勸發,然後才成佛: 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。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。起如是願。我以無礙天眼。所見十 方無量無邊諸佛剎中一切如來。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。令修佈施持戒忍 辱精進禪定智慧。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我於菩提終不應證。而我要當滿此所願。然後乃證無上菩提
4、菩薩的佛土極為廣大,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,而菩薩的佛土以恆河沙數的佛土的廣大世界為其佛土:時 文殊師利白佛言。世尊。我有是願以恆河沙等諸佛世界。為一佛剎。 無量妙寶間錯莊嚴。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。
5、菩薩所坐的菩提樹極大有十個佛土那麼大 (一大千世界為一佛土):複次世尊。我復有願。令我剎中有菩提樹。其量正等十大千界。彼樹光明遍此佛剎。
6、菩薩成佛之後不起座位,能以變化遍滿世界說法:我復有願。我坐 菩提樹已。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。於其中間不起此座。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 諸佛剎土。為諸眾生而演說法
7、菩薩之佛土皆是清淨菩薩 眾:複次世尊。我復有願。令我剎中無女人名。純菩薩眾離煩惱垢具淨梵行。初 生之時袈裟隨體結加趺坐忽然而現。如是菩薩遍滿其剎。無有聲聞辟支佛名。唯除如來之所變化。往詣十方。為諸眾生說三乘法。
8、菩薩的佛號因緣: 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。以何義故而名普見。以彼如來於十 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中普皆令見。若諸眾生見彼佛者。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普見如來雖未成佛。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。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。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。
9、普見佛土的飲食:文殊師利又白佛言。世尊。我復有願。如阿彌陀佛剎以法 喜為食。而我剎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。即便百味盈滿於缽在右手中。 尋作是念。若未供養十方諸佛。及施貧窮苦惱眾生。餓鬼等類令其飽足。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。得五神通乘空無礙。往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剎中。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眾。又於貧苦諸眾生類亦皆周給。 復為說法令離渴愛。於一念頃還至本處
10、普見佛土眾生 的衣服: 複次世尊。我復有願。於我剎中諸菩薩等。初生之時所須衣服。於其手中。隨意皆出種種衣寶。鮮潔稱體應沙門服。便作是念。若未 供養十方諸佛。不應自用。於一念中。往詣十方無量佛剎。以此衣寶獻諸佛已。還至本處方自受用。
11、普見佛土的財物:複次世尊。我復有願。我佛剎中諸菩薩眾。所得財寶及諸資具。要先分施諸佛聲聞。遍 供養已然後受用
12、普見佛土離諸惡事:又我剎中。遠離八 難及不善法。既無過咎亦無禁戒。無有苦惱諸不悅意
13、 普見佛土的無量妙寶莊嚴:文殊師利。又白佛言。我復有願。我佛剎中。積集無量妙寶所成。復以無量摩尼妙寶。間錯莊嚴。其 摩尼寶。於十方界。所未曾有甚為難得。如是寶名俱胝歲中說不能盡。隨諸菩薩樂見彼剎金為體 者。即見為金。樂見銀體即見為銀。然於見金未曾損減。樂見頗梨琉璃馬瑙赤真珠等無量諸寶。各隨所見皆不相礙。如是栴檀香體。阿伽羅香。乃至赤栴檀等。各隨 樂見亦復如是
14、菩薩的佛土的照明:又彼剎中。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見。彼諸菩薩皆以 自身光明。照於千億那由他剎。
15、菩薩 佛土晝夜的區分:又彼剎中。以花開為晝。花合為夜。
16、菩薩佛土沒有生老病死及涅槃:隨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。然無寒暑及老病死。若諸菩薩 隨其所樂。欲證菩提即往余剎。於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。此佛剎中無有涅槃。
17、菩薩佛土的音樂:百 千種樂。於虛空中。雖不現相。而聞其音。此樂不出順貪愛聲。但出諸波羅蜜佛法僧聲。及菩薩藏法門之聲。隨諸菩薩所解妙法。皆悉得聞。
18、普見佛土的菩薩眾遇到疑問時:又諸菩薩。若 欲見佛隨所詣處經行坐立。應念即睹普見如來坐菩提樹。若諸菩薩於法有疑。但見彼佛不待解釋。疑網皆斷解了法義
19、我佛勸持文殊師利菩薩的菩薩號及佛號: 是時佛告諸菩薩言。如是如是。如汝所說。善男子。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。若復有稱文殊 師利菩薩名者。福多於彼。何況稱於普見佛名。何以故。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眾生。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。
20、文殊菩薩的佛土功德集合了無量無邊佛土功德的總和: 文殊師利。又白佛言。我復有願。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 億那由他諸佛世尊。而彼諸佛所有佛剎功德莊嚴。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剎中。唯除二乘及五濁等。
21、發文殊菩薩佛土大願的稀有:佛告彌勒。此大眾中八萬四千菩薩。見彼佛剎莊嚴之事。雖皆發心當欲成就如是佛剎。然於其中。有十六善大丈夫。具勝志樂而發大心。彼能成滿。如文殊師利所起大願。余諸菩薩亦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所得佛剎功德莊嚴。如阿彌陀佛剎。彌勒當知。諸菩薩等。志樂既勝。所成亦大。志樂勝 者。言我成就如文殊師利莊嚴佛土。其餘劣者。雖以信心亦作是語。以此語業。猶能棄捨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生死流轉。亦得圓滿五波羅蜜。
22、我佛勸大眾學菩薩修如此佛國:說此法時。四大天王。釋提桓因。梵天王等。及余大威德諸天子等。同 聲唱言。是諸眾生聞此法門獲大善利。何況受持讀誦。當知彼等所成善根極為廣大。世尊。我等於此法門。受持讀誦廣宣流布。為欲護持此深法故。爾時師子勇猛白 佛言。世尊。若有得聞如此法門。受持讀誦思惟。及發如此功德莊嚴佛剎之心。得幾所福。佛言。善男子。如來以無礙佛眼。所見諸佛及彼剎土。若有菩薩以妙七寶 滿彼諸剎。奉施供養一一如來。各盡未來際。令此菩薩安住淨戒。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。若有菩 薩。於此莊嚴功德佛剎法門。受持讀誦復能發心。隨文殊師利所學。行於七步。此二功德比前七寶佈施功德。百分不及一。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
淨界法師開示
願力不能講平等